10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养分充足的精神富矿,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其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廉洁意识、民本思想,奋力书写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答卷”。
深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富矿”,注入爱国报国的奋进“活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犹如“万丈高树之根、大江奔涌之源”。古往今来,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赵一曼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无不彰显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急流勇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使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行动自觉。要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真正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深挖“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富矿”,注入廉洁自律的奋进“活水”。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对干部来说,廉洁自律是衡量能否行稳致远的重要“标尺”,只有把扣子扣严扣正、把基础扎稳扎实、把规矩牢记在心,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从当官之法“曰清、曰慎、曰勤”,到家风建设“莫用三爷、废职亡家”;从防范小事小节的“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改进作风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优秀廉政文化时刻不停地为每一名干部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坚韧的党性、高尚的情操,才能成为思想上的“风向标”、行为上的“标杆尺”,说话办事别人才愿意听、跟着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以问题为“靶心”,及时检视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不断滋养初心,从而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
深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富矿”,注入实干为民的奋进“活水”。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古往今来,“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人民的地位是一脉相承的。如古语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者、国之根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在国家治理中,只有施行仁政、顺应民心,才能平治天下、社会祥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到“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小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调研,“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从基层一线获取最鲜活的资料,感知群众最真切的情绪,时刻放不下群众的安危冷暖、放不下群众的急难愁盼、放不下每一件利民惠民的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闻;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发布时间:2024-10-29 00:13 | 发布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598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