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辽宁之行”让人民美好生活有“度”可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深入多个地方,从受灾群众的家中,到热闹的副食品商场,再到忙碌的工厂车间,总书记的足迹处处彰显着对人民的深情关切。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循迹“辽宁之行”,扛起时代重担、挺膺实干姿态、力行利民举措,让人民美好生活有“度”可循。

循迹“辽宁之行”,细悟“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温“度”,在“躬身下沉、倾听民声”中把“干群关系”拉近。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每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送祝福,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此次辽宁之行,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慰问送暖,温情满满。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自觉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心中,善于换位思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群众打交道,在无形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了解“难言之隐”、辨析“话外之音”,洞察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倾听他们的希望和期待,接受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秉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靠前服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向群众显示诚意,建立更深的相互信任,进一步密切干群“鱼水关系”,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循迹“辽宁之行”,细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为民深“度”,在“应民所盼、真抓实干”中把“人民满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推门问策汇民智、集民策,以最实在的举措把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落地。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落脚,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鼓励群众建言献策,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和灵感,让沾土气、冒热气的“土方子”成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聚焦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中精准施策,多想实法子、多扛实担子,持续回应群众期待,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赢得群众满意。

循迹“辽宁之行”,细悟“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生活入画来”的为民效“度”,在“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中把“民生福祉”提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次的辽宁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最强大的依靠,一定会帮助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政治追求,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事,确保精力投入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坚持“实”字当头、“敢”字为先,昂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姿态,砥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进决心,着眼最前沿、站稳主战场,勇蹚深水区、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干事方法,积极推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力耕不辍、久久为功为民生“加码”、为生活“提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5-2-5 16:13 | 发布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6101012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