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同志的离去,如巨星陨落,却留下无尽光芒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他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核潜艇研发的艰难征途上,隐姓埋名数十载,用热血与智慧铸就国之重器,护佑山河安宁。党员干部身处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当从黄旭华同志的一生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其为标杆,砥砺前行,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续写辉煌篇章。
领悟“隐姓埋名三十载”的坚定信仰,怀“许身报国、矢志不渝”之心,立“一片丹心图报国”的凌云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旭华用三十年的隐姓埋名,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20世纪50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从此与家人隔绝联系长达30年。父亲病危,他未能见最后一面;母亲年迈,他也只能通过偶尔的报纸报道传递消息。他不是不想家,不是不爱亲人,而是深知“有国才有家”,在国家大义面前,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黄旭华同志从投身核潜艇事业的那一刻起,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赤诚热爱,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为党员干部照亮前行的方向。立凌云壮志,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党员干部要像黄旭华同志一样,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要在思想上筑牢忠诚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前行道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领悟“白手起家攻难关”的斗争精神,修“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之德,践“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制的道路上,可谓是披荆斩棘,一路艰辛。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核潜艇技术被国外垄断,没有资料,没有设备,甚至连专业人才都匮乏。但黄旭华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团队从一艘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用算盘计算数据,用秤称重设备,土法上马、自主研发。他力主采用水滴型艇体结构,解决了核潜艇水下机动性和隐蔽性的难题。1988年,62岁的他还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为全球首位参与此类高风险试验的总设计师。这种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品德,正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在新时代,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员干部要以黄旭华同志为榜样,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自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深水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推诿、不退缩,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领悟“功成名就淡名利”的思想境界,养“宁静致远、默默奉献”之气,守“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初心使命。黄旭华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他是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等,但他却总是说“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儿”。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一心只想着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继续贡献力量,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努力。这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纷繁复杂,党员干部要想保持初心、坚守使命,就必须涵养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正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上。要像黄旭华同志一样,甘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境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25-2-7 11:37 | 发布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610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