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悟“三字箴言”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小小“土特产”是乡村振兴“大引擎”,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土”“特”“产”三字箴言,以“科技铸翼”让土特产“葡萄藤”蔓延云端,不断推动“土特产”的“葡萄串效应”迭代升级。

深耕“土”的禀赋,点“石”成“金”,让田园“出片”。乡村之“土”,是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孕育独特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根基。从山东寿光的蔬菜园到甘肃天水的苹果园,从西北的大漠风情到南国的海岛风情……这些地方通过挖掘“乡土”潜力,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借助科技力量,将“弱势”“劣势”资源转化成“优势资源”。例如,通过土壤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乡土文化是“土特产”的灵魂所在,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手段,将传统的农耕技艺、古老的乡村传说、特色的民居建筑等进行数字化呈现,让游客在购买“土特产”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提高产品吸引力和附加值,推动“土疙瘩”变身“金元宝”走出一条“智慧出山”之路。

钻研“特”的差异,加“数”前“进”,以品质“出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地的“土特产”之所以独具魅力,就在于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对此,可借助“科技”的创新驱动,进一步放大“特”的优势,让“土特产”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利用基因改良技术和航天育种等手段,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像太空南瓜、彩色马铃薯等,不仅口感好,而且外观奇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同时,还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为“土特产”打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安心。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开发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土特产”产品。例如,根据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开发出富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农产品;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偏好,推出时尚新颖的“土特产”零食和饮品,推动“初级品”变身“终端货”,走出一条“个性出山”之路。

连通“产”的链条,串“珠”成“链”,以品牌“出圈”。“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单一的“土特产”产业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只有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催生“产”的效能,让“土特产”真正变成“香饽饽”。对此,可借助科技力量,打造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从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发展。例如,利用智能农业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冷链物流和智能仓储技术,保证“土特产”的新鲜度和品质;借助电商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字乡村”新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研学等新业态,将“土特产”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土特产”主题公园、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基地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效应,助力乡村振兴“蝶变跃升”,推动“农产品”变身“香饽饽”,走出一条“出山”之路。

发布时间:2025-2-11 09:34 | 发布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6106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