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构建青年人才“三维立体坐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各地要坚持“点线面”思维,画好青年人才培养“三维坐标”,推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精准聚焦“点”,建好“培养什么”的原点坐标,发掘青年人才的“独特优势”。每个青年人才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个“点”,是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专长、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特殊的兴趣爱好以及鲜明的个人特质。这些独特的“点”构成了青年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支撑。在科技领域,不少青年科研人员凭借对某一细分方向的浓厚兴趣和深入钻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在量子计算领域,一些青年科学家专注于量子算法的优化,凭借对这一“点”的执着探索,为该领域的突破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文化艺术领域,许多青年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要精准发掘这些“点”,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需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学校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企业在招聘和培养人才时,要深入了解青年人才的优势和潜力,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能够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价值。

精心串联“线”,建好“如何培养”的横向坐标,搭建青年人才的“成长路径”。“线”代表着青年人才成长的轨迹和发展脉络,它连接着青年人才从学习到工作、从成长到成熟的各个阶段,也涵盖了他们与社会、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育与职业衔接方面,应构建起一条顺畅的通道。高校和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需求,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对于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晋升通道。鼓励青年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之间合理流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例如,科技企业可以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从技术研发到项目管理、从产品创新到市场推广等不同方向的发展路径,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此外,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全面拓展“面”,建好“常态长效”的纵向坐标,营造青年人才的“发展环境”。“面”是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整体环境,它包括政策支持、社会氛围、产业生态等多个方面。一个良好的“面”能够为青年人才提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舞台和强大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政策层面,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人才基金,为青年人才的科研项目、创业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限制,注重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社会层面,要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媒体应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激发广大青年的成才热情。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青年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创造,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产业层面,要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创业团队。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优秀青年人才的加入,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传统产业也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产业升级改造。

发布时间:2025-2-13 17:08 | 发布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6110253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