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书写时代新篇,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向“新”行。
锚定凝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航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航员”作用,引领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吸纳和培养年轻党员,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基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才俊,为党组织增添活力与朝气。同时,要优化党组织活动平台,使之成为党员学习交流、村民参与治理、服务群众需求的综合载体,让党组织成为群众心中的“温暖港湾”。要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模式,如推行“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党组织+电商平台+特色产品”等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与市场经济活力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生态,推动乡村振兴航船破浪前行。
依托生态链,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资源潜力,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链。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利用好乡村的绿水青山,开发以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美中感受乡村的魅力。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结合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最大化。通过这些举措,勾勒出一幅幅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深耕乡土情,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建设,更要重视精神文化的滋养,让乡村成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好家园。为此,要深耕乡土文化,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遗迹、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展、手工艺体验等活动,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培养乡村文化自信,鼓励村民参与文化创造,无论是文学创作、艺术创作还是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都应成为展现乡村文化自信的窗口。此外,要通过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礼堂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文化素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激发乡村发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