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农业强国新“丰”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首次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紧迫感,锚定规划蓝图,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洒汗水,绘就农业强国新“丰”景。

守牢耕地红线。“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大国,解决好14亿多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的头等大事。面对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站位、主动担当,把耕地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划分党政同责“责任田”,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压实“米袋子”保供责任,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要在一线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用心落地各项惠农政策,协调农机设备、注入科技动能、引入农技专家队伍,笃行阡陌之间,穿梭于村头巷口,用实干苦干、巧干善干,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点燃科技引擎。“新者、如泉涌于荒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创新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智”提“质”,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装上“科技芯”,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聚力解决好种子、农技等技术问题,努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要结出“智慧果”,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拓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技术应用场景,让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场景,向“人在中控室、农机跑田间”的智慧图景转变;要打造“群雁阵”,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既注重加强对本乡本土人才的培养,也要搭建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乡村发展引进一批能扎下来、沉下去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畅通产业链条。产业兴,乡村兴。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奋斗之姿,打造全产业经济链,让“土特产”成为富民惠民“香饽饽”。要在“新”字上求突破,坚持品牌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基地标准化、收贮专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农产品;要在“深”字上见实效,围绕农业产业链延伸,指导农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发农产品,完善产地初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套,提高初加工产品的供应能力;在“融”字上做文章,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饮食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饮食农业等业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