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斑斓画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锚定中央一号文件的方向,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绘就乡村振兴“斑斓画卷”。

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笔,绘“产业盛景”。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自然、气候等生产生活条件,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优势产业,构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将“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升级为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产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之路。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的乡土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盘活用好会管理、懂经营、善创新的“土专家”“田秀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执“敬畏自然、绿色发展”笔,绘“生态春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导向。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为抓手,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厕所、污水、垃圾等关键小事,让环境优、空气甜、家园美,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广“光伏下乡”、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升级工程,促进基层能源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探索发展生态养殖、特色文旅等产业,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含绿量”,以“生态绿”绘就乡村“晴空绿树连山翠”的美好图景。

执“文化传承、文明创建”笔,绘“人文美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选出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普及法治、科学、卫生知识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培育良好家风。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并且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加强对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淳朴民风”增强乡村振兴的“文明底色”。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