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考察足迹”绘就文旅融合“斑斓画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时,均强调“文旅发展”这一关键词。在贵州,他提出“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在云南,他要求“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文旅事业发展成为总书记此次“云贵之行”的重要关切。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挺膺担当、抢抓机遇、善作善成,努力绘就文旅融合“斑斓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能添彩。

立足特色、擦亮底色,以“自是花中第一流”之思,做足文旅“土特产”文章。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要求“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走在云南丽江古城的石板路上,总书记激励大家说,“丽江有美丽风光、有特色文化、有很高知名度、一定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特色就是亮色,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潜力。无论是侗寨的八方来客,还是丽江的游人如织,靠的都是“侗乡第一寨”和“天下第一城”的“独一份”特色,是“歌声里的非遗”和“石板路上的文化”让它们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做足文旅“土特产”文章,就是要立足本“土”,体现“特”色,形成“产”业。如今,发展文旅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思路,将风景、民俗、非遗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天工人巧日争新”之勇,解锁文旅“流量圈”密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在贵州肇兴侗寨,侗族大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成为电影《哪吒2》的背景音乐;侗绣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发出系列爆款产品,行销海内外,让非遗文化焕“新活力”。在丽江古城,声光电技术让走进徐霞客纪念馆丽江古城馆的游客“穿越千年”,与徐霞客亲密对话;3D、AR等数字体验产品,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守正创新是文旅发展的活力源泉,是推动文旅跨越进阶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观念革新+技术创新”推动文旅业态“不断上新”,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流量爆款”,推动文旅融合向“新”而行。

完善设施,做优服务,以“笑语相迎为客忙”之诚,厚植文旅“常青树”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对于文旅事业发展来说,基础设施是“硬支撑”,服务则是将“流量”变“留量”的“软实力”。在贵州肇兴侗寨,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成为对外联通路,也成为村民的致富路;赏传统古建筑、听侗族大歌、品侗家美食、体验传统民俗,让游客流连忘返。在丽江古城,高清摄像头24小时“值守”,数智导览大屏为游客推荐旅游路线;“国风”“潮玩”“民宿+”“文化院落+”“研学游”“非遗+文创”“古城夜经济”等新业态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精品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设施“硬支撑”和服务“软支撑”一起抓,提升功能性,优化体验感,努力打造出更多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塑造“文旅品牌”。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