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 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指示精神中感悟“为民情怀”,主动倾听把握群众所思所盼,在听民意、解民忧、顺民心上出实招、见实效,做到行在“最实处”、干在“最难处”、谋在“最要处”,争当为党代言、为民服务的表率。
以“更向青山深处行”的思想自觉,把责任落在“最要处”。党员干部谋工作、惠民生,必须要把身子沉下去、步子迈出去,不能只听“声音”不见“身影”,只在会场不在现场。如果不深入基层,高高在上,就很难了解实情,很难做出正确决策,为人民服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指出,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深入一线的规范指导,严格避免“盆景式”“摆拍式”走访调研。要注重加强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本领,推动广大干部主动把握群众的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进一步优化干群之间沟通交流手段、频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了解平时难以听到看到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情况,为更好服务群众需求提供参考和佐证。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温度,把问题抓在“最难处”。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在细致入微、提升便民温度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与群众做到“心心相印”。谷文昌同志在福建东山工作期间,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向谷文昌同志对标看齐,以细致入微的工作理念和干事标准,切实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对群众交办的问题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要坚持项目化、节点化工作手段,针对群众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及时开出问题清单,列出解决举措,一条一条深研究,一项一项抓落实。要坚持常态化跟踪问效,对待民生工程和工作项目,要定期组织“回头看”,做到进度清、底数明,以久久为功的坚定执着更好满足群众期待。
以“肩鸿任钜踏歌行”的实干之姿,把精力放在“最实处”。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服务观,始终秉承群众身边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坚持将工作重心向群众身边转移,将工作焦点向群众利益汇聚。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关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党员工作队伍,巩固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功能,发挥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活动等惠民活动作用,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哪里有“呼声”,就在哪里作出“回应”,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的“大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