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贵州“黔”进步伐 解锁振兴“密码”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深入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千年侗寨,绘就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壮美画卷。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场实地考察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当跟随总书记步伐,解锁振兴“密码”。

筑牢“战斗堡垒”强根基,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肇兴侗寨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应从中深刻领悟,要时刻将群众的“一枝一叶”放在心间,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要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在乡村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员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设在项目现场,用“脚沾泥土、手捧真心”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这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效能,正是源于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守护“文化根脉”传薪火,在“守正创新展新姿”中绽放民族瑰宝“时代芳华”。肇兴侗寨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如侗族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党员干部在此应认识到,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需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传统建筑的修缮投入。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为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拍摄短视频、举办线上文化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

深耕“振兴沃土”谋发展,在“真抓实干谋新篇”中绘就乡村振兴“诗意图景”。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肇兴侗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实践为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经验。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乡村振兴“绘宏图”。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对于有自然风光优势的乡村,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对于有传统手工艺的乡村,可以打造手工艺品产业集群。同时,要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为返乡人才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心创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升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技艺的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