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贵州之行”:挺膺担当 一路“黔”进

2025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多彩贵州”之行的重要讲话,既是对贵州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新时代西部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擘画。我们要主动循迹“贵州之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循迹“多彩贵州”的文化之行,讲一段“文化传承绽芳华”的民族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到肇兴侗寨考察时表示,看到侗寨保护得这么好,侗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到很欣慰。走进多彩贵州,耳之所闻是侗族大歌绕梁三日、苗族飞歌穿云裂帛的天籁之音;走进多彩贵州,心之所感是苗绣银饰巧夺天工、蜡染技艺活态传承的匠心流淌;走进多彩贵州,业之所兴是民族村寨文旅融合、非遗工坊织就振兴的产业图景……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在促团结、兴文化、谋发展中引领各族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利用好民族地区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民族手工艺传承等特色民族产业,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循迹“多彩贵州”的生态之行,讲一段“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绿色故事。近年来,贵州深耕生态优势,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乌江流域护水守绿、林下经济点绿成金、以竹代塑绿色转型……干部群众将“两山”理论深植于心、深践于行,将生态底色转化为民生幸福成色,走出了一条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如何量好绿色发展这把“价值标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入心见行,是各级党员干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树立正确的“绿色政绩观”。要始终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实际行动打消群众对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后顾之忧,在带领群众投身生态发展的实践中全力擦亮“生态底色”、拓展“生态空间”、放大“生态优势”。

循迹“多彩贵州”的发展之行,讲一段“乡村振兴谱新篇”的民生故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殷切嘱托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为贵州锚定了发展方向。近年来,贵州人民牢记嘱托,将“多彩”二字融入发展血脉,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续写出一段段动人的民生故事。从“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输出成熟经验,村民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到“中国天眼”带动科普旅游,周边村民的特色民宿、餐饮等关联产业蓬勃兴起……如今,“路有千条畅、农有百业旺”等尽展贵州当下大踏步向前发展之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躬身一线、真抓实干,挺膺担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本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提升民生福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山货推荐者、产业谋划者、发展率领者,坚持在倡导绿色种植养殖、盘活生态资源、延伸生态产业链上当先锋、作表率,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