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与民“同心”“同向”“同行”,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改革中来,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紧紧锚定“为了群众”出发点,坚持时刻与民“同心”,确保工作方向“点对点、不偏航”。与民“同心”,就是要确保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改革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方向正确。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通过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开展协商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为制定改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宣传引导,让人民群众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他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要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强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的建设,对改革不力、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和惩处。
牢牢把握“围绕群众”关键点,坚持时刻与民“同向”,推动推进举措“面对面、不落空”。与民“同向”,就是要确保改革的措施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产生实效。改革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付诸实践,通过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地,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制定改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要科学制定推进举措,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清单化管理、台账式调度。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改革措施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要加强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了解改革进展和成效,增强他们对改革的信心和期待。
稳稳聚焦“造福群众”落脚点,坚持时刻与民“同行”,实现现实效果“实打实、不打折”。与民“同行”,就是要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改革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推动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在凝聚改革强大合力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加强群众工作,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和期望。要加强社会动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到改革中来,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