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2025年全国两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在会场内外同频跃动,激荡出澎湃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当循着两会激荡的“心跳节拍”,在感知发展脉搏的强劲跳动中校准前行坐标,让“人民至上”的初心与“国之大者”的使命交织成复兴路上的“时代篇章”。
聆听“千帆一道带风轻”的改革心声,触摸“破冰突围、勇立潮头”的创新脉动,谱写“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发展篇章。“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从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到代表委员们热议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实体经济领域实现深度应用的实践路径;从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到全国政协委员讲述生物育种领域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的生动故事……改革创新的“浪潮”始终涌动在两会殿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时代的奋进者们当以“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的闯劲,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中勇当“排头兵”,将“敢为天下先”的锐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挺膺担当在深化改革创新的“攻坚战”中。
聆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心声,触摸“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拼搏脉动,谱写“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实干篇章。“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庄严承诺背后,是数百万基层干部走街串巷的岗位对接;强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严格要求之下,凝聚着确保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和“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智慧结晶。从大别山区代表讲述“茶旅融合”让荒山变金山的奋斗历程,到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们描绘“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的湾区蓝图,无不彰显着攻坚克难的韧劲……正如来自农村基层的“种地”代表宁芬芳所说:“我们要鼓足信心加油干、以今天的耕耘创造美好的明天、”唯有实干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建设者们当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韧性,在基层工作主战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勇挑重担,在重大工程第一线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用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聆听“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民生心声,触摸“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为民脉动,谱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篇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优质本科扩容”和“育儿补贴”等新词成为两会热搜,“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成为“部长通道”上的热议焦点……民生温度始终是两会最温暖的底色。正如“小巷总理”代表盛弘在镜头前动情说道:“我们通过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难题、让大家成为民生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新时代的公仆们当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怀,在感知人民冷暖与诉求中用脚步丈量民情,既要着眼全局,依托“民声茶馆”“小巷议事会”等平台全面收集民情民意,也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心上事,通过实施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爱心食堂等定向民生工程,让“民生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