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盛景图”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第十三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中央一号文件指引的方向,以一号文件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斑斓盛景”,让乡村在春风中蓄势、在改革中奔腾,使广袤乡土始终焕发时代生机。

执“乡村富美”之笔,蘸“产业兴旺”之墨,在增收致富上绘就“乡村换新”的蓬勃新兴景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为农民增收致富指明了方向。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一号文件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把脉”,提供了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产业方”。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度挖掘“土特产”资源,打好“特色牌”,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促使更多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始终以一号文件为指引,大胆创新实践,推动种植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延伸产业链,让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工厂,提升附加值,让乡村产业独具魅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乡村产业品牌,乡村定能迎来“村庄富、百业兴”的腾飞景象 。

握“绿色发展”之笔,蘸“生态保护”之墨,在青山绿水间绘就“景美人和”的和谐生态画卷。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能为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是筑牢乡村可持续发展根基的关键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当作为,成为乡村生态守护的先锋力量。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类环境整治活动,助力乡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同时,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真正绘就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让百姓端起“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握“人才振兴”之笔,蘸“引育并重”之墨,在广阔天地间绘就“才聚业兴”的活力发展蓝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这一举措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活力的关键。一方面,要提升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人才输送桥梁,鼓励相关专业毕业生投身乡村,从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精英”,逐渐擦亮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真正促使各路英才汇聚乡村田野。另一方面,针对本土农民开展精准培训,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开设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乡村旅游服务等课程,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还需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如此,多元人才汇聚乡村,定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让乡村在发展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