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重千钧”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尽显民生温度,从“民生关切”到“民生实事”,从“民生愿景”到“民生答卷”,桩桩件件,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项举措、每一个数据,都蕴含着沉甸甸的民生“含金量”。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这份“含金量”背后的“民重千钧”,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书写更加亮眼的民生新答卷。

读懂“民生温度”,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发展向前,民心向暖。从“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到“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从“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到“提高优抚补助标准”……桩桩件件,都是民生实事;点点滴滴,尽显民生温度。“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员干部要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服务,权力为公不为私。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水,倾听群众的心心念念,了解群众的需求,感受群众的冷暖,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服务力度”升腾“幸福温度”。

读懂“民生厚度”,锤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作风。双肩勇挑千钧担,一心只为解民忧。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到“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从“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到“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这一项项民生成绩单,是无数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结果,是民生厚度的生动彰显。工作千千万,实干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摈弃形式主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民生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面对民生工作中的“中梗阻”“老大难”“硬骨头”,要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通堵点、破难点、消痛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读懂“民生亮度”,激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豪情。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件件关乎民生。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从“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这些目标任务,闪耀着民生亮度,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方位。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但是,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民生工作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民生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民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以改革创新推动民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努力将“目标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让民生亮度更加耀眼夺目。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