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 执好“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和具体措施。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领头雁”,当执好“三支笔”,在基层山海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图。

执“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担当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富足图。产业兴则百业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抓手。广大基层干部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以“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务实作风开展调查研究,敢于啃“硬骨头”、扛重担子、接“烫手山芋”。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思路方法,依托本土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色,用“新思想”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要探索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村电商等多元化路径,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打造出彰显地域特色的“新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执“为民服务、初心如磐”的情怀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广大基层干部要经常性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走访活动,既问千家“共需”也问一家“个需”,既问当前“急需”也问今后“长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在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既当群众的“贴心人”,也做群众的“好学生”,在田间地头听民声、在农家院落问民计、在群众口中学方法。要真正融入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水、同谋一方发展,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执“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韧劲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山水图。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有机统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致,正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广大基层干部要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心态,克服“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要沉下身子、扎根基层,依托田园风光、优秀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要立足地方实际,创新“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