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天,乡村处处都是蓬勃景象,我们精神抖擞走在了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踏准“发展节奏”,以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去追风赶月,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生态保护上再下功夫,真正奏好乡村振兴“交响乐”,唱响一首首声动人心的幸福乐章。
踏准“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节奏,推动产业“增量提质”,奏好“满眼生机转化钧”的致富交响乐。“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从浑身贴满贫穷、落后、闭塞等标签,到以全新姿态站在世人面前,时代的春风吹过乡村山野,带来了无限希望,也孕育了发展硕果。看如今的乡村,既有科技加持的温控大棚、数据监测的实时播报,也有专业“飞手”参与驱虫撒药、采摘转运等过程,既有“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儿,也有企业化、产业化管理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用心踏准“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节奏,不断推动产业“增量提质”,既要耕耘好原有的传统产业、夯实农业“基本盘”,在强化过程指导、技术服务中装满“丰收的箩筐”,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兴行业,让户外旅游、乡村采摘体验、手工艺工作坊等蓬勃而生,真正奏好“满眼生机转化钧”的致富交响乐。
踏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节奏,助燃服务“提档升级”,奏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交响乐。“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众生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既取决于物质水平、更与精神世界息息相关,如果说发展产业是为致富想办法、谋出路,那么抓好基层治理、优化为民服务,就是从心灵层面为群众解忧,一起把生活过得更有滋味、更有盼头。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踏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节奏,主动助燃服务“提档升级”,既要以脚步丈量民情,通过勤入村庄、勤入家门在心中形成详实的“民情地图”,始终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然于心,也要大力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凡事多与群众沟通、交流,一起为解决现实问题想办法,同时更要挽起袖子加油干,把实事一件件办好,真正奏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交响乐。
踏准“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生态节奏,提升环境“颜值价值”,奏好“家园宜居乐陶陶”的舒畅交响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充满魅力的乡村景色,不仅留存着无数人的乡愁记忆,也成了城里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近年来,随着“出行潮”持续火热,无论是在附近乡镇来一场沉浸式休闲之旅,还是三五好友结伴户外徒步,在美好的乡村风景中,我们总是如此沉醉、流连。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踏准“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生态节奏,用心提升美好自然的“颜值”和“价值”,一方面要主动成为守护山川湖海、茂林草野的践行者,在厚植新绿、治理污染中还原大自然最生动、最纯粹的底色,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开发极具观光体验的旅游路,让乡村庭院、乡村田园吸引人、留住人,从而帮助更多人端稳“绿色饭碗”,真正奏好“家园宜居乐陶陶”的舒畅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