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在新征程上高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旗帜,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要想让全会精神“春风化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级党组织要把“谁来讲、怎么讲、为谁讲”三个问题“置顶”,在“声声叩问”中让全会精神宣讲“冒热气、聚人气、添喜气”,把全会精神讲到老百姓心坎上。

“供需匹配”上好“精品党课”,让宣讲内容“冒热气”。在全会精神宣讲中,要想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各级党组织要用“微视角”,聚焦农田、生态、产业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用“大白话”这块“敲门砖”,把“问需于民”融入其中,以“需什么,供什么”为原则,做到“不拘一格、不限一域”,整合理论讲解能力强的“专职导师”和实践能力一流的“兼职导师”资源,打造“百姓讲师”团队,研发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示范课程”,聚焦人民群众的“关注热点”,在下“农田”、走“庭院”、入“村企”的过程中多接“地气”、少带“仙气”,多讲“土话”、少讲“官话”,多脱口而出、少照本宣科,为基层群众定制家乡味十足的“宣讲菜单”,用群众中能“听得懂”的方式传播党的“好声音”,确保基层群众在细嚼慢咽中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精髓与意义,在“听得懂”中“记得住”。

“丰富路径”上好“试听党课”,让宣讲形式“聚人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级党组织要聚焦基层群众“兴趣点”,做到“受众在何方,党的好声音就要传递在何处”,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丰富全会精神宣讲的“授课路径”,要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党校、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线下场景,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社广场”搭建“宣讲课堂”,把场景与体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找到“宣讲形式”与“群众喜爱”之间的“引爆点”,在“热络聊、敞开讲、贴近谈、细致说”中,以基层群众“听得懂”的地区方言、用他们“看得见”的地方戏曲,把全会精神讲活,推动全会精神学习与群众生产生活“两手抓两不误”,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蕴含着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在基层群众的“喜笑颜开”中“入境”“入情”更“入心”;还要用活“互联网+”,助力党的创新理论“向云端”,将全会精神推送到基层群众的手机上,帮助基层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想学就学”“一学就会”,推动全会精神宣讲“聚人气”。

“躬身示范”上好“实践党课”,让宣讲成果“添喜气”。“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想全会精神宣讲在广袤基层“落地生花”,解决基层群众“用不好”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做到入“田间地头”、访“百姓人家”、进“工厂车间”,扎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产经营等深化改革“一线阵地”,从人民群众“念念不忘”的日常小事入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做到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彻底打通服务民生的“痛点”“难点”“堵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切实把学与知、思与行融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生动实践中去,在“躬身示范”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从而帮助基层群众找到知识运用的“正确路径”,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推动全会精神宣讲成果转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能。

—选自共产党员网

×
笔杆子写作经典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