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黎元为先。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民本情怀,以我之“小”躬行民之“大”,爱民在“心”,利民于“行”,一刻不停思“元元之民”,在实干与担当里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以“民心所向”指引前路,以“我将无我”助“人民至上”破浪前行。

永葆“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在“小我”融入“大我”中问计于民,躬行贵民爱民之举。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问计于民,就是要问出真情、务求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民立场,提高“人民至上”政治觉悟,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采取座谈会、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听证会等形式,让群众大胆提意见、放开说想法,在广听善听建议中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坚持眼睛向下、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拿出“愿管闲事”“愿管难事”的积极态度,走出空调屋、迈进群众屋、敲响群众心门,了解群众“冷暖安危”,倾听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在制定政策、规划发展时要充分尊重民意,重视群众智慧,走到工作最末端,走进民心最深处,杜绝“自己以为”等同于“群众意愿”,始终做到听真话、察实情,闻民声、解民意,拉家常、问冷暖,与人民同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高歌奋进。

永葆“我将无我”的责任担当,在“小任”堪当“大任”中问需于民,躬行恤民养民之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生难点痛点,老百姓最有切身感受;政策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四下基层”,善用“解剖麻雀”式调研,走进群众、走进基层、走进生活,尊重民心、听取民意,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把群众问题“抖”出来,把群众建议“提”上来,把群众经验“用”起来,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以“小切口”调研提炼“大问题”,既抓住重点、精准施策,又统筹兼顾,久久为功;既立足当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又着眼长远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着力在城市治理、乡村振兴、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主动靠前、直击矛盾、直面问题、为群众把脉开方,切实做到摸清“有什么”“缺什么”,及时研究“补什么”“如何补”的问题,努力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永葆“我将无我”的赤诚情怀,在“小事”做成“大事”中问效于民,躬行便民亲民之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勿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群众满意”标尺为干事创业“风向标”,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检验。在施政过程中贴近民意、了解民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工作作风,简办事流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打造亲民、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杜绝华而不实的“应景工程”、轰轰烈烈的“面子工程”、名不副实的“政绩工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认同感。积极开展城市体检,以创新为钥,打破思维定势,探索建立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相关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前沿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倾听民众社会治理意见建议,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在点滴中成就大事、赢得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

×
笔杆子写作经典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