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承担着提升党员素质、强化党性修养、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需以红色传承为关键点、模式创新为赋能点、靶向导育为制胜点,为党员教育赋能增效。
以“红色传承”为关键点,让党员教育增强感染力更“入脑入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色传承是党员教育的源头活水,为其注入精神养分。要抓实红色教育,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活用“革命文物”这本“活教材”,组织党员到重要会议旧址、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聆听革命故事,打造“身临其境”的“红色课堂”,领悟革命精神,在加强党员党性修养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对党的绝对忠诚深入灵魂、融入血脉;要传薪继火,找准思想引导“着力点”,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发挥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革命老战士“活党史”的力量,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抓手,开设好“红色讲堂”,推行“理论+宣讲”,把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党员常态学、系统学,常学常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模式创新”为赋能点,让党员教育增强吸引力更“有声有色”。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把沉浸式、互动式等授课方式融合起来,抓住“模式创新”赋能点,让“线上”和“线下”无缝连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开设“沉浸式”课堂,打破传统的说教和单向灌输,实实在在聚焦扎根一线、默默奋斗、真抓实干的身边先进党员典型,在课程里穿插案例、图像、视频等元素,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既让精神养分润泽心灵,激励党员以榜样为镜,又让党课接地气,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要构建“云端式”课堂,用好线上教育,打破空间、时间、场地的限制,依托数字化和信息化等虚拟网络资源,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远程教育等平台资源,通过实时更新、动态推送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等内容,让党员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学习,让党员教育更有吸引力。
以“靶向导育”为制胜点,让党员教育增强转化力更“见行见效”。党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以党员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推动发展为目标,让党员教育成果见行见效。要开设“定制课堂”,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党员需求和建议,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思路,针对党员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循“点单”模式,分类制定课程,精准施策,按需施教。对流动党员及老党员,定期开展联系服务、送学上门,确保全体党员皆能在契合自身的教育路径中汲取养分、提升素养;要打造“实践课堂”,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使党员教育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与中心工作精准衔接。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热点难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亮身份、展行动、作表率、践承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发展攻坚重点任务,鼓励党员勇挑重担,投身重点项目和科技攻关前沿,在实干中把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