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二字,力重千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人民”二字的根本性意义,锚定“人民期盼”“人民力量”“人民口碑”,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中走好“人民至上”深改路。
锚定“人民期盼”,听取民声、察实民情,在问需于民中走好“一切为了人民”的“深改路”。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新时代以来,推出许多改革方案、改革举措,涉及了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需于民”,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主动沉到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从“家长里短”中摸清真实想法、从“鸡毛蒜皮”中找准实质诉求,真正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把群众“需求清单”变为改革“任务清单”。要善于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主动回应群众呼声,读懂人民期待,把民情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作为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确保每一项改革政策都能精准对接人民需求。
锚定“人民力量”,顺应民意、汇聚民智,在问计于民中走好“紧紧依靠人民”的“深改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以“拜人民为师”的心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能者求教、真心向智者问策,从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明晰改革方向、理清改革思路,实现以群众的智慧促进发展,靠群众的力量推动变革。要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群众创造的“土办法”及时总结、概括,有效转化成深化改革的“金点子”,真正把群众中的创新源泉挖掘出来、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利用起来,确保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期待。
锚定“人民口碑”,维护民利、温暖民心,在问效于民中走好“矢志造福人民”的“深改路”。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措施准不准、改革成效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都要看人民群众幸不幸福、满不满意。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评价标准,把各项改革举措放到基层落实、沉到一线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地上”时“不走样、不变形”,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温暖。要多办顺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对于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总结经验广泛推广,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工作,要及时纠正不足,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真切切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