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是党情民情的“亲历者”,是幸福使命的“奔赴者”,也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身处基层一线,更应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巨轮向深水区挺进。

谱写为民“前奏曲”,在“枝叶关情”的初心中敢和创,坚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热情,与人民同心同行。心中有民方能为好官,心中有情才能干好事。回望来时路,我们党是从人民中间产生的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身影一直在路上。从带领兰考群众治“三害”、拔穷根的好干部焦裕禄,到主动赴边疆、恋雪域的援藏干部孔繁森,从“农技拓荒”的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再到完成“千户万灯”工程的时代楷模钱海军,无一不是在用心用情解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的实际问题。面向未来处,基层干部面对的是最朴素的老百姓,坐在办公室里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只有一线调研、现场办公,深入到背街里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才能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千家万户的诉求,要真正做到“面对面说问题,大事小事都有回应,都有人管”,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基层干部的期待与要求,既要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从群众关心关切出发,用真心换民情、以初心赢民心。

奏响实干“进行曲”,在“共谋幸福”的使命中干和闯,坚持“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不懈追求,与时代同向同摆。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农村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拓思路,创造性开展了多项工作,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基层事务不是一成不变的“瓷器活”,要练就见招拆招的“金刚钻”,就要敢闯敢试、肯干敢干,全方位锤炼能力,汲取基层经验,创新基层思维,讲好基层语言。基层干部不能做“空谈者”,要做“行动家”,在一线“蹲苗”,“蹲”的是看到矛盾、解决矛盾的气势和决心;要甘做“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取经”,“取”的是摸清情况、奉献自我的行动和成效。要干字当头,用好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好百姓的“揪心事”、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化解社会矛盾,在“共谋幸福”的新征程上,看准了就大胆去做,以自己“时时放心不下”换取群众“事事放得下心”,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演绎改革“交响曲”,在“接续发展”的追求中赶和抢,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情怀,与国家同频同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基层干部要“下”得了身,充分发挥自身能力“驻村连心”“入网知心”,更要“沉”得住心,探索以制度化推动党员干部与不同类型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的方式,从而零距离了解群众诉求,构建“民情地图”,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基层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基层干部是为民政策的“传声筒”、是惠民政策的“播种机”,要吃熟吃透政策精神,认真为群众答疑解惑、说清道理。乡村要变样,发展要跟上,基层治理固然有“拦路虎”,要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不摆官架子、不嫌事难办,敢于啃“硬骨头”,有针对性地邀请党员、乡贤、群众参与协商解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疑难复杂等问题,让群众从看着干部干到跟着一起干。乡村振兴、综治维稳、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基层无小事、件件非易事,唯有审时度势“思想破冰”、创新求变“思路破题”、实干担当“行动破局”,才能靶向发力、走在前列。

[hide]
新媒博士写作资料库,三年会员只要398.00,联系客服再赠送10万份写作资料包!
[/hide]

×
笔杆子写作经典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