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来时路,103年筚路蓝缕,103载风雨兼程,是无数共产党人用永不改变的初心和历久弥坚的斗志顽强走过了这段峥嵘岁月。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从百年党史这本丰厚的教科书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追爱国主义之“光”,循为民奉献之“迹”,溯良好作风之“源”,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之“光”,扬理想信念“风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赵一曼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从“两弹元勋”邓稼先不慕名利毅然回国搞科研,到“时代楷模”张桂梅不忘初心扎根边疆育新人,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生逢其时,应当补足“精神钙”,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破除“不好学”“学不好”的畏难情绪,探索“情景式”“沉浸式”的趣味课堂,营造“带头学”“比着学”的良好氛围,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的过程中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摒弃“利己主义”,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循“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为民奉献之“迹”,振干事创业“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百多年来,从嘉兴南湖上的小小红船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和衡量为政得失的“刻度尺”。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员干部要积极调整心态,变“害怕吃苦”为“不怕吃苦”再到“自找苦吃”,敢于“涉险滩”“见风雨”“攀高峰”,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将群众所想所盼“置顶”于心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溯“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良好作风之“源”,谱风清气正“新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途中的“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再到朝鲜战场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正是靠着“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奏响一曲曲胜利凯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步入新时代,“过紧日子”这根弦仍不能松,“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党员干部要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常念法纪“紧箍咒”,筑牢廉洁“防火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拒绝“衣食住行”“内卷”,严防“吃拿卡要”行为,远离“酒池肉林”生活,时时、事事、处处做到自我加压、心中有戒,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