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新兵 勇赴基层山海奋力吹响“振兴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系统性部署,为农业大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农业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近期四川各地新录用选调“新兵”接续奔赴基层最前沿“实战场”,年轻干部要坚决扛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光荣旗帜,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问,认真答好“初心”“担当”“团结”三卷,奋力吹响“请党放心,乡村有我”振兴号。

赴基层勤问“我是谁”,以笃信好学,答好政治坚定的“初心卷”。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新时代选调生——“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我们走出“象牙塔”奔赴“实战场”,脱下“学士服”穿上“红马甲”,要持之以恒练好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常怀“归零”心态,从“心”出发,向“新”而行,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厚”至“薄”,仔细研读一字一句,反复推敲框架结构,系统掌握原理方法,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克服“新来乍到”的“本领恐慌”,带着一线视角去钻研业务知识,做好党的政治理论“宣传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家乡话”,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赴基层常问“为了谁”,以十足干劲,答好敢于奋斗的“担当卷”。柑柏场村——从曾经“天干得土地发白”的“空壳村”蝶变成“蚕桑+N产业”的“百万大村”,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奔赴乡村振兴“大战场”迎接“大赶考”砥砺奋斗的具象化展现。在柏场村,现有桑园面积1100余亩,养蚕户300余户,年产值650余万元,我接过“军令旗”,始终保持“兵之初”的满腔热血和蓬勃朝气,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大调研、大走访、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扣镇党委政府确定的“一园三区一集群”发展思路,围绕村“桑蚕产业链延伸、技能人才返乡创业、水利工程完善”等8个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建言献策,时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争当“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练就“钢筋铁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因地制宜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赴基层善问“依靠谁”,以实事求是,答好群众满意的“团结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作为一名奔赴基层“实战场”的选调“新兵”,我坚持学习用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好战士”,与村“两委班子”同携手、与村民同吃住,摆脱办公室的“冷气”,增添田间地头“热气”,与大叔大姨们一起干农活,种桑树、制桑茶、酿桑酒、卖蚕茧……聊一聊天气变化,唠一唠家长里短,谈一谈烦心事儿,一对一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实践中凝聚团结奋斗的共识和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