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是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各自领域探索突破,无愧为国之脊梁,让我们借此节日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致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在淡泊名利中谱写报国华章。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研之路往往都是孤独而漫长的,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才能走稳,不计得失的坚守才能走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就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映照。袁隆平七十年如一日躬耕在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当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他不为荣誉所动,不仅无私分享育种材料,还将所得奖金全部捐献,设立基金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袁隆平星”们致敬,发扬奉献精神、传递奉献力量,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情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致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实精神,在攻坚克难中谱写奋斗华章。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永恒追求。正如中国消除疟疾的背后,是屠呦呦“科学要实事求是”的坚持。在恶性疟疾横行的年代,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带领科研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对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反复筛查摸索,详细验证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第191次实验时成功提取青蒿素,该成果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正是有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筑梦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科研中下“真”功夫、“细”功夫,才能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寻求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屠呦呦星”们致敬,汲取务实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落实、谋发展、促民生,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致敬“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精神,在激流勇进中谱写有为华章。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从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顾方舟、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精湛的学术造诣与革故鼎新的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党员干部要向广大“科技星”们致敬,汲取科学家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与“榜样之光”一起奋力飞翔,不忘“来时路”, 坚定“未来路”,走好“脚下路”。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接力科学家精神火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华章。

×
笔杆子写作经典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