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二字,重若泰山,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悟“人民”二字所蕴含的根本性价值,瞄准“人民期望”“人民力量”“人民评价”,于问需于人民、问计于人民、问绩于人民之中,坚实走好“何以为民”全面深改路。
瞄准“人民期望”,倾听民言、洞悉民况,于问需于民之际,走好“一切为了人民”的全面深改道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时代以来,众多改革规划纷纷施行,遍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诸多领域,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需坚守“问需于民”这一原则,紧紧握住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亲切交流、诚挚互动,于“柴米油盐”间把握真实需求,从“日常琐事”里明确核心诉求,真正将社情民意洞察明晰,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改革的“任务清单”。善于从群众的迫切需求中探寻改革的着力点与切入点,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领会群众期望,将群众期盼的“共性需求”视作构思改革规划、确定改革举措的关键依据,切实做到群众关注何事、期望何物,改革便聚焦何方、推动何事,确保每项发展政策皆能精准契合群众需求。
瞄准“人民力量”,呼应民声、凝聚民智,在问计于民之时,走好“紧紧依靠人民”的全面深改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推动社会改革的主体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人民的主体地位,怀抱着“向群众学习”的态度、秉持“愿做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行家讨教、诚心向贤达问计,从鲜活的基层工作事例中明晰改革方向、梳理改革思路,借助群众的智慧助力进步,凭靠群众的力量带动改革。将广大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汇聚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把群众创造的“土经验”及时整理、提炼,卓有成效地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好办法”,真正挖掘出群众中的创造潜力、激发创造动力、运用创造才能,确保改革更贴合实际、符合群众愿望。
瞄准“人民评价”,保障民生、抚慰民心,于问绩于民之中,走好“一心造福人民”的全面深改之路。改革方向是否正确、改革措施是否妥当、改革成果是否良好,人民最具评判权。无论推进何种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处于何种环节,皆需看人民是否幸福、是否满意。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将群众是否支持、是否认可、是否接受作为根本衡量标准,把各项改革举措于基层施行、在一线考量,由基层评判、让群众评定,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时“不偏差、不走调”,真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多做合民意、暖民心的好事,对于群众满意的工作,归纳经验大力推广;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工作,迅速弥补缺陷,做到发现即改、即刻就改,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群众的“好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