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基层宣讲是全会精神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作为宣讲的“领头雁”,要做到“深讲理论、细讲情感、实讲行动”,以责任为笔、以实干为墨,用鲜活的内容、接地气的形式和务实的行动,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出彩。
深讲“理论之基”,透彻解析改革逻辑,让全会精神“入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全会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宣讲员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学原文、悟原理”为原则,逐字逐句研读文件,结合实际案例吃透“深化改革”这一核心要义,明确“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内在逻辑,深入剖析全会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实践意义,确保宣讲有“高度”更有“深度”。其次,宣讲要结合群众生活,用生动鲜活的“小故事”讲透理论背后的“大道理”。例如,用“医改减轻看病负担”或“乡村振兴提升生活品质”等贴近民生的实例,展现政策的温度和力度。此外,可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制作短视频、图解等通俗易懂的内容,让群众在轻松的学习中感悟理论的力量,从而形成对全会精神的思想认同和价值共鸣。
细讲“情感之桥”,注重拉近党群距离,让全会精神“入心”。理论宣讲不仅要讲清道理,更要讲出温度,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首先,宣讲内容要紧扣基层实际,以“乡音”为媒,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围绕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热点话题,结合全会精神讲明党的政策如何惠及民生。例如,针对教育公平问题,阐释全会精神对乡村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部署,让群众听得懂、感受深。其次是要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宣讲趣味,宣讲活动应摆脱“一人讲,多人听”的单向传递模式,变成“你讲我答、你问我解”的双向互动模式。运用田间地头、村中广场等日常场景,通过多种形式,让理论变得鲜活生动、通俗易懂,让群众既能看得开心,又能记得牢靠。最后是要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宣讲温度。通过邀请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讲述改革中的个人故事,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引导他们在情感上认同、在思想上接纳全会精神,让全会精神以鲜活、生动的形象扎根群众心中。
实讲“行动之力”,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让全会精神“入行”。全会精神的宣讲要从理论到实践,不仅要讲清政策逻辑,更要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改革成效,感受到政策红利。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精准对接地方特点与行业特色,将宣讲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面对面服务”“一对一解答”等活动。例如,在乡村振兴领域,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在就业领域,开展技能培训对接;在基层治理中,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优化。其次,群众是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表彰先进典型、推广优秀案例,形成“干部敢为、群众敢试、发展敢闯”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务实行动,让全会精神从“文件”走向“实践”,从“理论”走到“民心”,让宣讲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温度”。
—————- 选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