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奔赴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办惠民好事、多抓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厚植“念兹在兹”的奉献情怀,时时上心、事事关心,用心谱写“察民情、体民忧”的“亲民篇章”。人民群众呼声是反映民心的“晴雨表”“风向标”,是确保改革不偏航的“指南针”。“身心皆入”基层是党员干部感知群众“酸甜苦辣”的一剂良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扑下身子、迈出步子,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真切了解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既要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发现群众“身边小事”,也要善于借助民情恳谈会、民主座谈会等形式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诉求,不断充实全面深化改革民情“数据库”。要对群众所思所盼时时上心、事事关心,切实让人民呼声与改革脉搏“同频共振”,以“念兹在兹”的奉献情怀,用心谱写新时代“察民情、体民忧”的“亲民篇章”。

厚植“善作善成”的担当情怀,真抓实干、笃行不怠,用力谱写“解民忧、纾民困”的“惠民篇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民情走访“打捞”的是问题,记录的是百家忧,或涉及个人小事,或事关家庭幸福,或损害群体利益等,无一不需要党员干部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将各项民生举措落实落细,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广大党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关切放在心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帮助群众解决“事关安全”的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愁眉苦脸”的难事。要秉持“真抓实干、笃行不怠”的精神,一件件求实效、一项项抓落实,以“坚持不懈”的定力和“刻苦奋斗”的决心,用力谱写“解民忧、纾民困”的“惠民篇章”。

厚植“虚心求知”的谦卑情怀,问计于民、聚力于民,用情谱写“纳民谏、聚民智”的“利民篇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政策得失的亲历者、知情者、评判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监督者。习近平在《办法就在群众中》一文中指出:“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仅依靠党员干部可以完成的,需要发挥全体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因此,基层干部当时刻牢记“依靠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秉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谦虚姿态,主动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断总结“人民经验”,从人民的实践与智慧中汲取养分。要畅达建言献策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收集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建议意见”,在广纳民谏、广聚民智中找到改革发展破题的“金钥匙”,切实让改革成效惠及更多群众、造福更多百姓。

—选自共产党员网

×
笔杆子写作经典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