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劲”提“笔”绘就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员干部应勇立潮头,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满怀激情与信念,投身这场伟大实践,以脚踏实地的作风、高效务实的行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转化为乡村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以创新创造的“活”劲,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振兴之笔”,绘制“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田园画卷”。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党员干部如同画家,要以产业兴旺为墨,生态宜居为色,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新貌。唯有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方能绘就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图景。因此,党员干部需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并肩作战,精准调研地方特色产业,鼓励并支持他们勇于尝试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将传统“土特产”精心打造成市场认可的“金招牌”,让乡村经济焕发新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在追求产业兴旺的同时,亦要不忘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要倡导绿色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耕地质量,让清澈溪流与葱郁山林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乡村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用不懈的努力让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团结奋进的“合”劲,提“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之笔”,绘制“邻里和睦一家亲”的“风俗画卷”。乡风文明,如同乡村振兴的灵魂,它滋养着乡亲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着乡村社会风气的持续向好。要积极搭建文化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深入浅出的道德讲堂,激发村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乡村的新风尚。治理有效,则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只有构建科学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确保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让村民在参与治理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让法律成为维护乡村秩序的坚实盾牌,让道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心向善,共同描绘着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美好图景,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以服务群众的“暖”劲,提“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幸福之笔”,绘制“安居乐业乐陶陶”的“和谐画卷”。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在于让农民的笑容更加灿烂,生活更加殷实。因此,要聚焦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确保电力、网络、供水等民生工程全面覆盖,让现代化的便利触手可及,让农民群众在便捷中感受幸福。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精神文化体系,建设集休闲娱乐、教育学习于一体的文化广场,打造充满书香气息的农家书屋,让农民在劳作之余能享受到文化的滋养,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还鼓励农民参与文化活动,自导自演乡土戏剧,传唱民间歌谣,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让农民群众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享受精神的富足与满足,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农民,为农民群众绘制了一幅幅安居乐业、幸福满满的生动画卷。

滚动至顶部